May. 14 2024

好好吃飯

#清新好藝術
舊時台語問候「食飽未(tsia̍h-pá-buē)?」隱含彼此交換對物資缺乏的關懷與理解,漸漸地成為人情味的表彰。時至今日,「食飽未?」幾已凋零殆盡,比起對話,更多的是佐數位配菜共食。

曾經是溝通迴圈的圓桌,現在倒像是失落的圓規線,眾人的歡笑成了一簇簇對著螢幕的獨笑。

想想上一次咀嚼飯粒、品聞蔬果香氣是什麼時候?

「好好吃飯。」
是「飯,好好吃」?
是「吃飯,好好」?
還是「好,吃飯」?

暫時斷絕資訊爆炸、腸胃也跟著糜爛的生活,5月14日起,到內惟藝術中心看一場藝術家們的「好好吃飯」。
◇展期:2024.5.14-2025.1.5
◇地點:內惟藝術中心
◇指導單位:文化部、高雄市政府文化局
◇策劃單位:高雄市立美術館、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、高雄市電影館
◇藝術家/團隊:
  • 何景窗|為吃飯寫下一首情詩,會不會讓人就此愛上吃飯這件事?
  • 徐均育|wifi或飯菜–隨著社會型態與個人成長的轉變,爬梳微小而重要的意識脈絡,將吃飯的心理狀態隨著金屬線條彎折出一則則生活故事。
  • 陳向榮|烤雞或手機–用類餐具比擬吃飯功能的開放性,以幽默的角度賞玩關於吃飯這件事的個人態度。
  • 顏妤庭|禮物或枷鎖–飯局猶如江湖,調緊或調鬆跟人數無絕對相關,拼玩作品詮釋吃飯中人際緊密與枷鎖的面向。
  • 《EAT達文西3.0》創作團隊|戴嘉明、王連晟、趙瞬文、藍苡珊
  • 用菜刀與鍋鏟的的互動呈現關係的斷裂與縫合,如同電影<飲食男女>中的分分合合,一起吃飯是給你的禮物還是枷鎖?
  • 《料理職人的餐桌》|義郎創作壽司胡財賓、Marc L³廖偉廷、Sayang東南亞創意料理Wendy Wu
  • 食指大動在手機?或在餐具?–拿回「食指大動」的詮釋權,吃飯的事就留給餐具而非手機。
◇策展人:蔡乙甄
◇展場設計:有用設計